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2:01    次浏览
原标题:巡回法庭审民案还带俩法警 法官进行庭后调解。88岁的老人李东山为了一处房子,与大儿媳妇和大孙子对簿公堂,因老人行动不便,昨天上午,房山法院采用巡回法庭的方式,审理了这起要求返还房产的家庭纠纷,但比较特殊的是,这次法官开庭,还带了两名法警。据了解,这是法官怕双方矛盾过于激烈,为维持法庭秩序采取的预防措施。老人要求返还赠与房产李大爷一共有两个儿子,四个女儿。昨天,老人的二儿子作为其代理人和老人一起出庭。本案的被告一王娟是老人的大儿媳妇,今年68岁,被告二李伟是王娟的儿子,今年41岁。按照老人的说法,他有两块宅基地,其中一处分家时给了大儿子,另外一处便是涉诉房屋。老人曾在涉诉房屋住过一段时间,后和开饭店的二儿子住在一起。1998年,因房檐滴水,老人和邻居发生矛盾,老人的孙子李伟便出面替老人打官司,“我爷爷怕惹事,为了方便我和邻居打官司,我爷爷便写了一份赠与协议,把房子给了我。之后,这套房屋便一直由我居住。”被告李伟说。老人认可赠与协议的真实性,但否认这是他真实的意思,“我大字不识一个,除了签名和手印是我的,协议的其他内容我不认可”,老人在庭上毫不含糊地否认自己的赠与行为。现在,因为二儿子饭店倒闭,老人和自己的老伴租住在燕山的一处民房,去年,李伟开始翻建三间正房,老人觉得孙子这是要把房屋占为己有,于是,老人决定起诉大孙子,“大儿子已经有一处房产了,这一处不能再给大孙子。”巡回法庭秩序还不错“你还是不是人啊,你和你爷爷打官司!”庭审中,被告李伟刚开口说话,坐在旁听席李伟的四姑张口就骂了起来。见此情景,法官赶紧制止,再次宣读法庭纪律。因老人有心脏病,加之行动不便,法官采取了巡回法庭的方式,选在离老人较近的一处农村活动中心审理了此案。这是一处临街的板房,条件很简陋,甚至在庭审过程中,耳边还时常飘来“高价回收电视电脑电冰箱”的吆喝声。参与庭审的原被告、旁听的亲属、街坊邻居也对法庭纪律不熟悉,把这里当做吵架、看热闹的地方,加之法官了解到双方矛盾比较激烈,这让维持法庭秩序成为一个难题。于是,法官特地带了两名法警维持法庭纪律,以震慑“不听话的诉讼参与者”。在审判法官看来,老百姓希望通过法院的判决得到一个公平的结果,但是审判的过程同样重要,对法庭、法官的尊重也是一种法制教育。这项措施看来效果不错,法官对法庭纪律的提醒,以及两名正襟危坐的法警,让昨天的庭审井然有序。赠房是否自愿成焦点昨天庭审中,李大爷一直哈欠不断,因为耳背,很多问题法官需要重复三遍他才听得清楚。庭审结束后,记者问李大爷,“和自己大孙子打官司这事,是您自愿的吗?”“当然是!”老人回答道。但是,老人的大儿子却认为:“都是我弟弟在背后撺掇老人打官司,他都88岁了,把这房子要回去能干吗!”老人是不是出于自愿,无从知晓,但可以肯定的是老人目前处境尴尬,他和老伴在外面租房子,房租由二儿子负担。“我老了,总得有人照顾,谁给我养老送终,我把房子给谁。”老人无奈地说。法官告诉记者,这个案件的焦点是当年赠与协议的效力问题,一方面老人承认赠与协议的存在,并有签字画押,但另一方面,协议没有公证,房屋宅基地的所有权人仍是老人,“还有,老人的孙子已经在房屋住了十多年了,已经为了房屋和周围道路的改善投入了大量资金,这也是一个问题。”本案没有当庭宣判。